13380263945(道易客服)

在线客服
客服热线
13380263945
客服组:
在线客服
QQ:
服务时间:
8:00 - 24:00

Copyright © 2018 道易传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粤ICP备18144152号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佛山

  

联系电话:13168558668(林老师)
总部地点:佛山市南海区季华东路天安中心3座1605室

《易经》入门

发布时间:
2018/04/04
【摘要】:
一、《易经》是什么  《易经》是一本最古老的书,被称为“群经之首”、“文化之源”。不过,现代人听到《易经》所想到的可能是:它可以用来算命吗?没错,《易经》确实敎人如何占卦,但是占卦不等于算命;并且,除了占卦之外,《易经》还谈做人处世的道理。  翻开《易经》,我们看到总共有六十四个卦图,这些卦图都是由下而上六条横线所组成的。横线分两种,一条不断的称为“阳爻”(),另一条断为两半的称为“阴爻”()。 

一、《易经》是什么

《易经》是一本最古老的书,被称为“群经之首”、“文化之源”。不过,现代人听到《易经》所想到的可能是:它可以用来算命吗?没错,《易经》确实敎人如何占卦,但是占卦不等于算命;并且,除了占卦之外,《易经》还谈做人处世的道理。
翻开《易经》,我们看到总共有六十四个卦图,这些卦图都是由下而上六条横线所组成的。横线分两种,一条不断的称为“阳爻”(),另一条断为两半的称为“阴爻”()。
阳爻代表主动力,阴爻代表受动力。有主动也有受动,两者配合才使变化一直持续下去。《易经》的“易”字,首先就指“变化”而言。西方人翻译《易经》,大都将它译为《变化之书》(TheBookofChanges)。任何变化都是由阳与阴两种因素的消长所造成的。“爻”这个字代表“效”,在仿效或描述变化时,阳与阴不可或缺。至于“卦”,则是指“挂”而言,有如挂在我们眼前的自然现象。当大自然出现变化时,人类要如何因应?要如何趋吉避凶?要如何修养自己以求安居乐业?这些都是《易经》所要答复的难题。
《易经》本身的材料很少,只有六十四个卦图,这代表六十四卦。每一卦有一句卦辞,说明此卦的占验(如元亨利贞,利涉大川等);并且,每一爻有一句爻辞,说明此爻的处境与后果(如潜龙勿用,亢龙有悔等)。因此,原始的《易经》包括:六十四卦,六十四句卦辞,以及三百八十四句爻辞。用今天的方式来印刷,大概只有二三十页。
然而,为什么我们眼前的《易经》却有几百页呢?这是因为加上了《易传》。古代有“易历三圣”之说。首先画出基本的八卦,再将其重叠为六十四卦的是伏羲氏(在《系辞传》称为包牺氏)。到了姬昌(后称周文王),他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达七年之久,就在牢中写下卦辞与爻辞。也有学者认为这一部分的作者包括周文王之子周公,或西周后期的某一位卜官。到了春秋时代末期的孔子(551-479B.C.),特别用心探讨了《易经》。
孔子说:“加我数年,五十以学《易》,可以无大过矣。”(《论语•述而》)司马迁《史记•孔子世家》也说:“孔子晚而喜《易》,序彖、系、象、说卦、文言。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。”“韦编三绝”是说绑在竹简边上的绳子多次断裂,由此可见他用功之勤。孔子对《易经》的贡献,在于他开始撰述《易传》。这一部分的工作应该有后代弟子的合作才得以完成。《易传》又称“十翼”,有如十篇辅助的说明,其内容为:《彖传》(解释卦辞),《象传》(解释卦象的称为《大象传》,解释爻辞的称为《小象传》)。这两部分都依《易经》分为上下(前三十卦为上经,后三十四卦为下经),如此就有了四篇。接着是《系辞传》,由于内容较长,也分上下。然后是《文言传》(只谈到乾坤二卦),《说卦传》(有如小字典,介绍基本八卦的各种象征),《序卦传》(解释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),以及《杂卦传》(扼要就卦名综述其旨,可视为附录)。
自汉代以来,学习《易经》的人是经传合并一起念,所以今日所谓的《易经》,包含《易传》在内。此外,还有“易学”一词,那就无所不包了,是汉代以来学者将《易经》应用到各个领域的成果,如天文、地理、医药、兵法、养生等。至于与占卜有关的部分更是发展得多姿多彩。
简单说来,《易经》有两大系统:一为“义理”,要由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,体验出做人的道理,此时强调的是德行、能力与智慧。另一则为“象数”,要由卦象与数字的搭配,经由特定的运算程序,而得出某一疑难之事的解答。换言之,象数即指占卦而言,确实可以预测某一抉择的后果。但是,“占卦容易解卦难”一语正好提醒我们:理性思维依然是人生的光明大道,学会《易经》不能靠神秘直觉,而是需要长期认真用功的。

二、《易经》的基本概念

《易经》是一套符号系统,用卦象来代表具体事物或特定状态,然后借卦象的组合与变化,指涉未来的发展。
《易经》又名《周易》,意即周朝的《易经》。据说古代夏朝有《连山易》,商朝有《归藏易》,但皆已失传,无法考究其内容。“易”字所指,除了“变易、变化”,还有“不易”与“易简”。所谓“不易”,是说变化的规则是不变的,譬如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这句话所描述的情况是不变的。又如四季不断运行变迁,但其春夏秋冬的顺序是不变的。
至于“易简”,则以易为时间,简为空间。易为乾卦,充满无穷的生命力,在时间中生生不已;简为坤卦,具有无限的包容力,在空间中完成一切。这“变易、不易、易简”三词是对《易经》的初步理解。
由阳爻与阴爻所组成的三条横线,就构成了基本的八卦。为何需要三爻?因为它们象征了“地、人、天”。后来组合为六爻卦时,则由下而上每两爻代表这三才之一。要特别注意“由下而上”,这是《易经》画卦的规则。做人处世不也是如此吗?底下的结构不稳,又怎能往上建设?
基本八卦是:乾(),坤(),震(),艮(),离(),坎(),兑(),巽()。这八卦的名称是专门术语,必须记住。古代有个背诵口诀:乾三连,坤六断,震仰盂,艮覆盌,离中虚,坎中满,兑上缺,巽下断。这八卦称为“经卦”,表示基础之意。我们即将看到的“先天八卦图”与“后天八卦图”,都是由这八卦所组成,只是排列位置不同而已。
真正出现在《易经》书中的是六十四卦。八经卦两两相重,就形成六十四卦,又称“重卦”,每卦有六爻。这些才是《易经》的主体。以乾卦()为例,六爻皆阳,在读法上,由下而上要念成“初九,九二,九三,九四,九五,上九”。“初,二,三,四,五,上”代表位置。“九”代表阳爻。再以坤卦()为例,由下而上读成“初六,六二,六三,六四,六五,上六”,“六”代表阴爻。
九为阳爻,六为阴爻,理由之一是:阳爻为奇数,主动,而九为动之极(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)。阴爻为偶数,主静,而六居偶数之中,为静之极(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)。理由之二是:在五个生数(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)之中,奇数相加为九,偶数相加为六。
由于六爻卦是由两个三爻卦所组成,所以有下卦(内卦)与上卦(外卦)之分。这两卦合成的六爻,代表六个位置,其中以“二、五”为佳,因为它们居于下卦与上卦的中位。居中则前有屏障后有靠山,也表示言行适中,较为合理。此外,阳爻若在刚位(初、三、五),阴爻若在柔位(二、四、上),则较有利。这是“当位”的考虑。
此外还有“乘承比应”。“乘”是上对下,“承”是下对上,阳上阴下较为稳当。“比”是比邻,指邻近二爻的关系。“应”则是指下卦三爻与上卦三爻的对应位置,如“初与四,二与五,三与上”若是一阴一阳则为正应,两者同为阴或同为阳,则是敌而不应。正应可以互相支持,较为理想。
《易经》六十四卦,可以分为三十二组。每一组都是相连的两卦(如乾与坤),它们之间的关系是“非覆即变”。“覆”是全卦由下而上整个翻过去,又称“综卦”;“变”是全卦六爻皆变(阳变阴,阴变阳),又称“错卦”。
不仅如此,每一卦的中间四爻还形成了两个“交互卦”,或皆称“互卦”。譬如谦卦()的交卦是震卦(九三、六四、六五),互卦是坎卦(六二、九三、六四)。于是一卦共有四个经卦(上下卦与交互卦),在解释每一爻的“时”与“位”方面皆可提供参考。
总之,这些术语与各项细节都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卦辞与爻辞,从而明白自己在占卦中应采取的合宜态度。

三、先天八卦图 

我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担任讲座教授时,经常光顾一家中国餐馆。老板得知我教的是哲学,就请我为他看看他为改善生意而摆在大门上的一幅八卦图。他想借此挡住路冲,但似乎不太有效。当时我对《易经》并无研究,也不知道八卦图是否有如此神奇的功效。
我到大门一看,见上面挂的是“先天八卦图”,但是左下角与右下角的两个卦画反了。我告诉他这个小发现,他口中念念有词,好像在说“难怪没什么作用”。他后来挂上正确的图形之后,是否有效呢?我没有问他,我心中想的是:做生意怎能靠一张图?这不是有些迷信嫌疑吗?
“先天八卦图”据说是伏羲所画,上为乾,下为坤,代表天与地。左为离,右为坎,代表火与水,意即日与月。我们对此四卦并不陌生,如南韩的国旗即是如此。接着,左上角为兑,右上角为巽,代表泽与风。然后,左下角为震,右下角为艮,代表雷与山。中间是个圆形的太极图,白色部分有个黑点,这是阳中有阴;黑色部分有个白点,这是阴中有阳。一般称之为阴阳鱼。黑点与白点都象征鱼的眼睛。黑色与白色之间不是一刀切的二分法,而是互相形成一个圆,彼此有向对方运动进展的趋势。
这个图要以圆形为其核心,亦即为其底部;由底部向外,也即是由下往上。于是,离卦与坎卦好像各有三条竖线,而其实仍是由底向外的三条横线。然后,左下角与右下角不是很容易弄反吗?左下角的震卦是,右下角的艮卦是,这样看就正确了。先天八卦图的根据是《说卦传》所云:“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,雷风相薄,水火不相射,八卦相错。”意思是:天与地上下定位,山与泽气息贯通,雷与风相互激荡,水与火背道而驰,八卦形成彼此交错的现象。
  12345678  干兑离震巽坎艮坤
   太极
把这个数字写在八卦图的每一个卦上,则可见其对角线皆为九。由乾卦开始往左算是1234,再由右边的巽卦往右算,是5678。这个数字系统应用在“数字卦”(或米卦)上。关于“数字卦”,可参考本书“占卦解卦”部分。
这八个数字中,属于阳性卦的是乾(父)、震(长男)、坎(中男)、艮(少男),其数字为1、4、6、7,其和为十八。属于阴性卦的是坤(母)、巽(长女)、离(中女)、兑(少女),其数字为8、5、3、2,其和也是十八。像这种对称的情况显得有些神奇,促使我们想进一步探讨《易经》的奥秘。相对于先天八卦图,还有后天八卦图,它的应用范围就更为广泛了。
四、后天八卦图
后天八卦图据说是周文王所画。由于中国位居东半球北部,所以观察乾(天)的正中位置在西北,而坤(地)则位于西南。艮为山,接近天,在东北;巽为齐平,近地,在东南。然后,另外四卦分别是:震在东,兑在西,离在南,坎在北。
后天八卦图在《说卦传》有生动的描述。原文是:“帝出乎震,齐乎巽,相见乎离,致役乎坤,说言乎兑,战乎乾,劳乎坎,成言乎艮。”意思是:天帝(可指北极星)从震位出发,到了巽位使万物整齐生长,到了离位使万物彼此相见,到了坤位使万物得到帮助,到了兑位使万物愉悦欢喜,到了乾位使万物相互交战,到了坎位使万物劳苦疲倦,到了艮位使万物成功收场。
在此所说的内容,可以配合中国的地理形势来理解,也引申了各卦的特殊状况。接着,进一步说明如下。
“万物出乎震,震东方也。齐乎巽,巽东南也;齐也者,言万物之絜齐(完备而整齐)也。离也者;明也;万物皆相见,南方之卦也;圣人南面而听天下,向明而治,盖取诸此也。坤也者,地也;万物皆致养(得其养育)焉,故曰致役乎坤。兑,正秋也;万物之所说(喜悦)也,故曰说言乎兑。战乎乾,乾,西北之卦也,言阴阳相薄(阴气与阳气在此互相接触与激荡)也。坎者,水也,正北方之卦也;劳卦(劳苦的卦)也,万物之所归也,故曰劳乎坎。艮,东北之卦也,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(万物在此成功结束又重新开始)也,故曰成言乎艮。”
后天八卦图的应用,主要是与“五行”搭配开始。八卦配五行,必有三组六卦重叠。譬如,震与巽为木,离为火,坤与艮为土,兑与乾为金,坎为水。单就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说,也代表四季(春夏秋冬)。今天讲方位的人,有一口诀:“左青龙,右白虎,南朱雀,北玄武。”震在左,在东为木,其色为青,龙则为其象征的动物。兑在右,在西为金,其色为白,象征为虎。离在南为火,其色为赤(红),象征为雀。坎在北为水,其色为玄(黑),象征为龟与蛇。在此未说的土,在中,其色为黄。
由五行推到五色,自然可以推到五味,依序是:酸(木)、苦(火)、甘(土)、辛(金)、咸(水)。在人身器官,则依序为: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。依此应用类推还有不少。
谈到五行,有所谓“比相生而间相胜”的说法,就是由木开始,对其比邻相生,但隔一个就相克。譬如: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。至于相克,则是:木克土,火克金,土克水,金克木,水克火。
后天八卦也可以排列成数字关系,并且据说这即是所谓的“洛书”:“灵龟出乎洛,龟身甲折具四五数。戴九履一,左三右七,二四为肩,六八为足,而五居中。圣人则龟身之折,文书为洛书。”
这个九宫数在数字排列上使对角线皆为十五。不仅如此,无论是直行相加,斜角相加,横行相加,其数皆为十五。这种结构使许多研究数学的人深感兴趣,也使《易经》更增加了几分神奇色彩。
自汉代以后所推展的“易学”,就有不少是连系着后天八卦图而应用于各个领域的。我们研究《易经》,将来不妨各凭机缘去深入探讨某一领域。于今之计,还是要先打好基础,就学术上所能提供的材料,在“义理”与“象数”两方面按部就班地去学习。古人智慧博大精深,不是可以拿来就用的。要使自己受益,请先收敛心思,下足工夫。